胡星铭,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分析哲学传统下的认识论,兼及伦理学,科学哲学、政治哲学和艺术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,特别是分歧(disagreement)与理解(understanding)。著有《责任知识论》和《哲学论证》两本书,并在国际主流哲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,受到《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》两个词条的引用。业余致力于推介“厚道友好的学术批评”和“同行匿名评审”等理念。详细简历见其个人网站:
https://xingminghu.commons.gc.cuny.edu/
《责任知识论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)的内容简介:
孔子说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自以为知道与真正知道的区别是什么?当一个人满足什么条件时,他才算真正知道一件事的真相?流行的回答是:知道一件事的真相是p = 不仅仅相信这件事的真相是p,还要拿出证据来证明p。然而,没有一个当代著名哲学家认可这一回答。为什么当代著名哲学家都认为这个回答是错误的?他们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的?为什么会有证据主义,过程可靠主义和德性知识论之争?这三个理论各自的优点与缺陷是什么?我们能否提出一种更好的理论?评判一个哲学理论是否比另一个理论更好的标准是什么?本书直截了当地回答了这些问题。本书的目标不在于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,而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代知识论。
《责任知识论》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理论:S知道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p = S之所以相信答案是p(而没有相信某个错误答案),是因为S以认知上底定负责(ultima facie epistemically responsible)的方式思考。论文“A responsibilist account of knowledge” (i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)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和捍卫了这一理论。如果这一理论成立,那么证据主义、过程可靠主义和德性知识论(包括德性可靠主义和德性负责主义)对于“什么是知识?”的回答都是错误的。
《责任知识论》的“后记”见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Goa7JJLsPl3ByIfw7b_amA
《哲学论证:识别、重构与评估》(南京大学出版社)的内容简介:
哲学是一门论证的学问。冯友兰在《中国哲学史》“绪论”中说:“哲学家欲成立道理,必以论证证明其所成立。……辩即以论证攻击他人之非,证明自己之是;因明家所谓显正摧邪是也。非惟孟子好辩,即欲超过辩之《齐物论》作者,亦须大辩以示不辩之是。”什么是论证?如何识别和重构一个论证?评估一个论证是否成立的标准是什么?本书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清楚的回答。
本书是操作手册型教材,原用英文写成,初稿写于2011年,十几年来大小修改近百次,力求简明扼要。作为操作手册,本书的重点和难点在做习题。书后的习题是作者在多年教学中甄选出来的,包含了许多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论证。
胡星铭的英文论文简介见其在philpeople上的主页:
https://philpeople.org/profiles/xingming-hu/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“分析哲学的日常”。
Email:xingminghu@nju.edu.cn